专家认为当前降息空间有限
在11月18日召开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上,专家表示,随着经济复苏势头稳固,前期应急式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到了回归正常化的阶段。当前并无多少降息空间,政策在调整过程中要避免大幅转向和形成单向预期。
调控应回归常态
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远征表示,我国经济率先复苏,与世界经济走势出现分化。在宏观政策上也出现分化,我国保持正利率,全球利率持续下行至负利率或零利率。“从我国国情看,坚持货币政策正常化是有道理的。”
曹远征认为,在过去10个月中,杠杆率在升高,我国经济已开始进入全面复苏,不再需要强刺激性的货币政策,应回归常态。政策回归常态也可能导致国际资本大量流入,给汇率市场带来压力。因此,要考虑货币调控重新寻“锚”的问题。除关注物价水平外,政策制定还应关注资产价格,可考虑以国债无风险收益率作为标的,建立健全国债收益率曲线。
降准降息概率低
有专家认为,总体而言,我国目前市场利率水平低于自然利率均衡水平。这会导致资源分配到一些低效率领域。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现在并没有多少空间降低利率,这也为央行保持常态化货币政策提供了某种程度的理论支撑。
在政策工具方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成思表示,当下,法定准备金率大幅下降后,由于市场利率较低,银行将超额存款准备金投入市场动力不足,导致降准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影响有限。未来可能要借鉴发达国家做法,从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转向调整存款准备金的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利率等其他新工具。
另外,张成思认为,未来公开市场操作机制也需更加灵活。从央行资产负债表看,当下外汇资产占比约六成;其他存款性公司债券,包括对传统公司的授信、再贷款等则占比三成左右,仍然较低。货币调控在寻“锚”过程中还要同时配合人民币国际化推行。
保持松紧适度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此前强调,央行需适当释放可松可紧的信号,避免政策大幅转向导致金融条件持续趋紧而形成单向预期。
管涛称,债券收益率和资金利率能较快反应货币政策边际变化,但是信贷传导较为缓慢。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此前表示,当前我国经济走势比较强劲,动力较足。面对这种情况,要考虑下一步政策,总体上继续保持松紧适度。当然,政策调整要基于对经济状况的准确评估,不能仓促和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果,要把实体经济服务好,也不能出现“政策悬崖”。
(责任编辑:王永超)相关知识
专家认为当前降息空间有限
连续18个月稳定不变!LPR下调空间有限
货币调控空间增大,降准降息可期
6月LPR报价维持不变 降准降息仍有空间
年内二度"降息" 未来还有空间?
货币调控空间增大降准降息可期 4月LPR大概率下调
上半年LPR降息两次 专家称下半年还有下调空间
房贷降息,下调10个基点!房贷利率创历史新低,专家这样分析
降准降息仍有空间 货币政策将更灵活适度
货币政策最新定调:宽信用发力,降准降息有空间
推荐资讯
- 1北京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出乎意 4017
- 2华为全屋智能AWE2024前 3607
- 3为什么进户线要用铝线 2668
- 4杯子送人有何忌讳吗 男人送女 2355
- 5用心服务筑就每一份美好 2231
- 6安吉云上草原售楼处电话&md 2032
- 7菏泽轻轨线路图已出?看看是不 1900
- 82020年竟有农村拆迁补偿4 1821
- 9探索现代人需求,安放生活理想 1735
- 10松下全屋净水系统:全屋深度净 1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