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新基建未来15年“施工图”敲定
8月6日,交通运输部网站发布《交通运输部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明确了到2035年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施工图,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任务,其中包括发展时速600公里级高速磁悬浮等智能高速动车组;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等协同应用、北斗系统和遥感卫星行业应用;推动自动驾驶等人工智能先导应用示范区建设。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交通运输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欧国立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交通运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意见》提出,到2035年,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先进信息技术深度赋能交通基础设施,精准感知、精确分析、精细管理和精心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成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有力支撑。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能耗水平有效控制。泛在感知设施、先进传输网络、北斗时空服务在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覆盖,行业数据中心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建立,智能列车、自动驾驶汽车、智能船舶等逐步应用。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显著提升,前瞻性技术应用水平居世界前列。
“这个文件对于进一步细化交通强国建设目标和分阶段的任务,推动我国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欧国立称。
在打造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意见》提出,打造智慧公路、智能铁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民航、智慧邮政、智慧枢纽,推进新能源新材料行业应用。其中,发展智能高速动车组,开展时速600公里级高速磁悬浮、时速400公里级高速轮轨客运列车研制和试验。应用区块链技术,推进电子单证、业务在线办理、危险品全链条监管、全程物流可视化等。建设邮政大数据中心。
“融合高效智慧交通基础设施的打造,将极大提高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科技含量、整体水平和效率。”欧国立表示。
《意见》还提出,助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结合5G商用部署,统筹利用物联网、车联网、光纤网等,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与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协调建设。提升交通运输行业北斗系统高精度导航与位置服务能力,建设行业北斗系统高精度地理信息地图。
“北斗系统和遥感卫星行业应用非常重要,这将促使国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广泛使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欧国立称。
《意见》强调,要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发挥好政府投资的支持引导作用,扩大有效投资,支持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多元化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争取金融保险机构支持,强化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责任编辑:胥丽君)相关知识
交通新基建未来15年“施工图”敲定
“施工图”敲定 长三角等多个区域交通一体化按下快进键
“新基建”与传统基建需协同发力
传统基建和新基建双管齐下 全年基建总投资或达22万亿元
国企改革明确未来三年“施工图”
新基建风口 房地产行业如何借力东风?
按照未来15年中国三级跳的节奏寻找机会点
两会新声|报告点名5G、新基建,智能家居与建材行业
数字经济如何为新基建“保驾护航”?
房多多加速布局新基建 房产服务数字化未来已至
推荐资讯
- 1北京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出乎意 4017
- 2华为全屋智能AWE2024前 3607
- 3为什么进户线要用铝线 2668
- 4杯子送人有何忌讳吗 男人送女 2355
- 5用心服务筑就每一份美好 2231
- 6安吉云上草原售楼处电话&md 2032
- 7菏泽轻轨线路图已出?看看是不 1900
- 82020年竟有农村拆迁补偿4 1821
- 9探索现代人需求,安放生活理想 1735
- 10松下全屋净水系统:全屋深度净 1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