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美学,在盛邦滨江府遇见园子里的东方
“广袤二百余亩,茂树曲池,胜甲吴下。”
——明·王献臣
在中国建筑中,园林是一种特别的存在,道法自然却又逍遥不拘,既有山水秀丽的自然风光,又有悠然闲适的人间烟火,人入其中,恍如仙境,以山水诗境,向世人述说着千年前的东方美学。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追寻山水之趣 园林是才情与人生的载体
中国早年园林的记载,是《诗经·大雅》中的“王在灵囿,麀鹿攸伏”,由此诗句可知早在周朝之后,便有了园林的出现。
在中国造园史上,发展迅速的为唐宋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使得人们普遍开始追寻园林的山水之趣,其中尤以文人雅士为主。唐有诗人王维耗费二十余年营造辋川别业,根据山川河流的自然形势,融入其诗、画及园林的审美情趣,将绵延二十多里的辋川山谷修建成了一座可耕、可牧、可樵、可渔的综合园林,不但专门为此著诗《辋川别业》,更绘有《辋川图》长卷,细细描绘了园林内20个景点。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园林承载了诗人的才情与人生感悟,也因此而增添了一层人文色彩,中国风景式园林“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相融糅”的基本特征,自此贯穿于园林发展的始终。
(《辋川图》局部)
融汇传统诗画 园林是自然生长的东方美学
明清园林代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至高成就。在这一期间,文人造园达到鼎盛时期,园林美学思想也日趋成熟,涌现出诸多优秀的园林著作及美学思想家,如文震亨《长物志》、计成《园治》、李渔《闲情偶寄》等,大批园林精品就此诞生,其中尤以苏州古典园林为盛。
苏州园林擅将中国山水诗画的独特美学融汇于园林之中,使其别具风格,在世界园林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深刻影响了欧洲造园技术。位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被誉为中美文化交流史上永恒展品的明轩,便是以苏州园林为蓝本筑造。
(明轩,图片来源于网络)
拙政园作为苏州园林典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恰合山水画中的深远意境。明正德四年(1509年),御史王献臣在家乡苏州原大弘寺旧址上拓建为园。并请画家文征明绘图,历时十七载建成拙政园。
园中以水见长,“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园内芙蓉榭一半倚岸一半立于水面,大面积池塘营造豁然开朗的园境,是夏日赏荷佳处。
庭院错落,以虚实掩映的技艺突破空间的局限。闲坐倚虹亭,一里之遥的北寺塔倒映池中,如在亭后,以借景手法贯通观赏视线。
花木为胜,数百年来一脉相承。园内三分之二景观取自植物题材,如兰雪堂取自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诗意,以清馨兰花、纯洁白雪来寄寓园主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拙政园,图片来源于网络)
传承古法 再续中国造园技艺辉煌
千年来,园林美学的传承不曾断绝,国人对山水的向往也不曾停驻。滨江府汇聚柏影工作室创始人柏影、中国当代诗境东方造园践行者庞美赋、香山帮匠人朱华明老师等多名大师,匠造约38180平米东方园林,筑造“一府两园三重山水,九重画境写意江山”,从历史中寻回古人造园技艺。
从唐宋园林的山水之趣,学会因势造景,于天赋地脉,营造出对望邕江青山、内揽古窑景池、回归心中山水的人生境界;从拙政园的以水见长、虚实掩映,巧思营造出九重画境,曲水流觞、移步换景,在有限的空间构造出无穷的美好。以“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诗情画境,成就当代山水人居理想。
(项目实景图)
“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居于滨江府,此情此景皆为日常。山水之间,诗意栖居,在这里,东方正在悄然回归。
山水里的园子 细节里的东方
建面约125-224㎡首开热销·载誉加推
清水样板间暨总经理接待日即将开启
相关知识
千年美学,在盛邦滨江府遇见园子里的东方
旭辉银盛泰·宸悦府——遇见2021暖冬自然人文宜居
置身柏厨家居 遇见中隐美学
世茂聚龙国风东方千年风雅 敬献山水人居
万瑞府:在城市的天际线,遇见“头等舱”
“荣盛·东方府”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方案调整公示
此刻世界 一起观南 ——彰泰·观南府美学示范中心盛世开启
滨江正荣府丨樊城核芯,一座城市的臻藏
793户!限价10000元/㎡!煌盛臻悦府规划首次亮相!
龙湖·西府琅悦 | 约3.2万方园林极境,九大中庭盛境
推荐资讯
- 1北京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出乎意 4017
- 2华为全屋智能AWE2024前 3607
- 3为什么进户线要用铝线 2668
- 4杯子送人有何忌讳吗 男人送女 2355
- 5用心服务筑就每一份美好 2231
- 6安吉云上草原售楼处电话&md 2032
- 7菏泽轻轨线路图已出?看看是不 1900
- 82020年竟有农村拆迁补偿4 1821
- 9探索现代人需求,安放生活理想 1735
- 10松下全屋净水系统:全屋深度净 1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