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改造升级,打造首都文化新地标
北京昌平区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及白浮泉公园完成改造提升,成为融合文化遗产保护、生态修复与市民休闲的城市更新典范。项目不仅重现元代白浮泉历史风貌,还创新采用"平急两用"设计理念,提升防洪能力的同时打造全龄友好空间。公园已接待游客45万人次,成为大运河文化展示的重要平台。
作为北京城市更新的案例,昌平区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及白浮泉公园改造提升项目展现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化城市功能融合的典范。该项目位于昌平区城北街道及城南街道,通过对元代白浮泉遗址的保护性开发,不仅重现了千年运河水源地的历史风貌,更创新性地打造了一个集文化传承、生态修复、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
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修复并重的城市更新实践
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严格遵循"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原则,对九龙池、都龙王庙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全面修缮。项目团队通过研读古籍文献、走访专家和考古挖掘等方式,精心还原元代特征的设计风格,移除了与遗址风貌不协调的构筑物。在生态方面,公园通过雨洪管理、地形改造等措施,系统性修复区域生态本底,水面面积达到148.68公顷,吸引了近30种鸟类栖息,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绿肺"。
"平急两用"设计理念提升城市韧性空间
面对极端天气挑战,改造后的白浮泉公园创新采用"平急两用"设计理念。通过抬高地形、布局架空栈桥等措施,既保障了汛期安全,又串联起高低错落的景观视角。选用适应季节性变化的乡土植物,形成了水旱两宜的自然景观。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了公园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也为市民提供了更加安全、舒适的休闲环境。2023年台风"杜苏芮"期间,公园就成功发挥了蓄滞洪的重要作用。
作为北京市落实《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的生动实践,昌平区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及白浮泉公园改造项目实现了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多赢。项目不仅成为展示运河文化的重要窗口,更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和全龄友好的设施设计,让历史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为市民提供了高品质的公共空间。
- AI整理生成 -
相关知识
昌平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改造:重现千年水脉的文化明珠
北京:助力昌平新城东区发展 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
未来三年新首钢变身文化地标【翡翠长安】
杭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划出年度重点
郑州将打造沿黄遗址公园带
渝中将着力打造老鼓楼衙署遗址公园
世界级!今天,大运河杭钢工业遗址综保项目开工!预计3年后建成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开发建设按下“快进键” 打造京北消费新地标
蔡奇:建设好新首钢地区 着力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总投资85581万元!郑州将打造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推荐资讯
- 1起底明园集团:李松坚与凌菲菲 4991
- 2北京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出乎意 4517
- 3华为全屋智能AWE2024前 3952
- 4价格亲民的窗帘品牌推荐,高性 3790
- 5北京“国补”新增4类智能家居 3277
- 62025最新窗帘十大品牌排名 3261
- 7为什么进户线要用铝线 3161
- 8杯子送人有何忌讳吗 男人送女 2983
- 9用心服务筑就每一份美好 2668
- 10安吉云上草原售楼处电话&md 24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