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老年人权益,国家出手规范养老机构预收费行为

摘要:

【保障老年人权益,国家出手规范养老机构预收费行为】应对养老机构预收费引发的问题,国家七部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明确预收费用的规定与监管措施。押金收取上限及使用用途“负面清单”被提出,确保老年人资金安全。设立监管工作机制,民政部示警老年人及家属需审慎选择交费方式。

正文:

近来不少养老机构实行预收服务费,虽然为老年人提供了便利,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比如违约、资金应用不当甚至机构倒闭等。为此,国家相关部门站了出来,联手出台了《关于加强养老机构预收费监管的指导意见》,旨在厘清此类费用的收取、使用规则,为老年人打造更加稳妥的依靠。

新规定明确,养老服务费预收最长周期不超过一年,押金上限为月床位费的十二倍。同时,会员费不能用于房产、股票或其他高风险投资,严禁养老机构利用预收费进行不当融资或投资。为保障资金安全,押金和会员费须通过银行第三方存管或风险保证金方式管理。

究其根本,目的是建立健全跨部门的监管机制,以加强行业自我规范。各级民政部门将与相关银行和金融机构通力合作,保障数据同步,形成有力的监管网。同时,官方也提醒老年人及其家属在选择养老机构及服务时要保持理智,慎重决策,避免因小失大。

小编点评:

预收费是养老机构一种常见的经营方式,既有利于机构资金的周转,也为消费者提供了经济上的便利。然而,事实上,不少老人和家庭因此遭受了损失。问题核心在于,预收费用的管理缺乏透明度和监管力度,让一些不规范的运营行为有了可乘之机。

新出台的指导意见,可以说是针对现行问题的精准治理,它不仅制定了明确的规则,还规划了详细的监管框架和实施步骤。通过规定预收费用的上限、使用的范围,以及确立资金的保障措施,有效地为老年人的财产安全筑起了一道防线。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该指导意见还考虑到了跨部门的协同工作,显示了政府在监管上的决心和力度。通过政府与银行之间的信息对接,将能大幅提升监管效率,避免因信息孤岛而导致的监管盲点。

老年人群体是社会上较为脆弱的一环,他们的权益保护尤为重要。国家此次出台的规范措施,无疑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份安心,也给予了养老服务行业更高的规范要求。希望在未来,类似的法规能够不断完善,真正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相关知识

《养老机构管理办法》11月1日起施行
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机构入住将获补助
银保监会:警惕“投资养老”“以房养老”金融诈骗的风险
事关水电气暖,国家出手了! 这些不合理收费取消
国办:鼓励大型互联网企业全面对接养老服务需求 支持优质养老机构平台化发展
六部门:推动物业发展社区养老 打造“互联网+养老”模式
住建部等部门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意见
六部门发布《意见》—— 推动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
推动养老业发展 珠海被确定为国家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
高端养老院月收费普遍超万元 房企多种形式介入养老产业

网址: 保障老年人权益,国家出手规范养老机构预收费行为 http://www.jiajux.cn/newsview146104.html
所属分类:智慧生活

推荐资讯